本文来自(id:kunpenglun)
股市里股民亏的钱都去哪儿了?
到底是谁赚走了股民大把的血汗?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众多股民心中,但深究起来,似乎连很多专家都无法讲清楚,或是自圆其说。
在众多说法中,一个比较被认同的观点是:蒸发了!
虽然,货币似水,但水蒸发了,最终还会变成雨、雪返回人间。
难道大家辛辛苦苦挣的钱这么说没就没了?
能量还有个守恒定律,难道这股市里的人民币还不如水?
坤鹏论为了写这篇文章,认真研究了很长时间,发现大多数人对股市的理解都是:
错!错!错!
大错特错!
很多人都想靠股市创造财富,以便自己能够快速暴富。
坤鹏论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股市确实就是个零和博弈的平台,它既不创造财富也不消灭财富。
股市做的就是财富转移,将钱从一个人手里转到另一个人手里,在转移过程中既不会让财富增加,也不会让财富减少。
能量守恒定律在股市中同样适用。
我们以手里持有的现金总量计算损益,花出去的钱计算为亏损,收回来的钱计算为收入。
收入-亏损=实际的利润
比如买了1万元股票,当你手里股票没有卖出时,不管现在股价如何,你实际花出去的是1万元,手里现金少了1万,所以计1万元亏损。
当你把股票卖出去,换成现金时,手里的现金多了,我们计算为收入。
比如刚才1万元买的股票你1.4万元给卖了,那这1.4万就是收入。
这样算下来,你在这次交易过程中的利润是1.4万-1万=4000元。
同理,如果这些股票你是以8000元卖的,那这次交易的利润就是:8000-10000=-2000,手里的现金少了2000元,实际亏损2000元。
在解释“钱去哪了”之前,大家需要明白一个道理:
股价不等于现金!
股价不等于现金!
股价不等于现金!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当前股价当成实际现金所得。
这就跟那么吹捧投资人的文章一样,非把人家的账面财富当成真金白银来忽悠大众。
比如一只股票你在20元/股时购买了1000股,现在股价涨到30元/股,你手里的股票由2万元变成3万元,在不计算各种税费的情况下,浮盈1万元。
很多人会把这浮盈的1万元当成是自己已经挣到手的钱,毕竟只要卖出就是现金,并且只要自己愿意,随时都可以卖出变现。
坤鹏论有个朋友,代一位好友炒股。
他把原本10万元本金炒到15万,不过后来又跌了,剩11万时及时止损,他的好友居然和他急了。
原因是这位好友认为自己亏了4万。
本来好好的朋友绝交,从此成路人。
自此,坤鹏论的朋友再也不帮别人炒股了。
所以,坤鹏论一直坚持不荐股,更不代别人做股票投资,和朋友过事,最好别产生金钱上的关系,在金钱面前,很少有东西可以经得住考验。
其实,你拿这个问题去问小学生,他们往往会立即给出正确答案,但人越长大,心越不单纯,人性越贪婪,最后贪婪到连小学生都能算明白的账,都算不明白了。
前面提到的那位好友,他错误地把浮盈的那部分当成是自己的钱了。
钱这种东西,只有实实在在地落进自己的口袋,那才叫自己的钱。
上市公司估值=股票价格x股本数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公式,简单明了。
股本数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所以能影响到公司估值的只有股票价格这一个变量。
但是,坤鹏论要和大家强调的是,公司估值并不等同于有人真出了这么多钱买过这家公司,所以才叫“估值”——估计的价值,只是以当前估值对应的股价有了一笔交易。
这一笔交易可以是1万股,也可以是100股,但绝不可能是公司的所有股份。
我们再来个例子,甲公司股本数是1万股,现在每股50元钱,算下来甲公司的估值是50万元。
a持有甲公司1000股,价值5万元。市场向好,但a缺钱,所以把其中100股以60元/股卖给了b,b花了6000元现金得到了100股甲公司的股票。这时候甲公司的估值就变成了60元x1万股=60万元。
b只花了6000元就让甲公司估值涨了10万。
a仍然缺钱,所以还要卖股票,但这时候市场不好,60元/股没人买,甚至50元/股也没人买,于是a将价格调到40元/股,c愿意接手100股。
这样甲公司的股价变成了40元/股,公司估值变成了40元/股x1万股=40万。
c花了4000元让甲公司估值降了20万。于是我们说甲公司估值蒸发了20万。
但这20万是实际的真金白银损失么?
并不是!
因为并没有人损失20万。
所以,有媒体说2018年中国a股蒸发了十几万亿,实际上并没有人损失这么多钱,这只是以最高点成交价计算估值的一种数学模型,损失是肯定的,但绝没有这么多。
真相一:钱进了上市公司兜里
企业争着抢着要ipo上市,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人绝对是无利不起早,因为每个成功ipo的企业都能从股市中圈得一大笔钱。
这些钱都是股民实实在在从兜里掏出来的钱。
这些钱给到上市企业后,也将从股市中消失。
道理很简单,企业圈到钱以后会入到自己公司的账上,用于企业研发、业务开拓、高管福利等,但肯定不会用于炒股。
所以这部分钱实际上是从股市中被抽走的,是实实在在的现金。
ipo是这样,增发同样是这个道理。
上市公司从股民手里拿走了绝大部分钱。
所以当股民从上市公司手里拿到股票的时候,就已经是亏了钱了。
因为你付出去了实际的现金,却只拿回了一纸股票,现在连纸都没有了,都数字化了,你因为没有拿回来现金,所以这就是亏损。
上市公司募集多少资金,股民就亏多少钱。
因此,只要有公司ipo或者其他形式的成功募资,他融多少钱,就意味着股民亏了同样多的钱,而这个钱是进了上市公司口袋里。
股市是输家的游戏,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因为从一开始,市场中就被抽走了一大笔钱。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股票下跌的时候没有人盈利,因为大家的钱早已进了上市公司口袋。
天然的,股民就已经是亏钱状态了,用钱换了股票。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看把这些亏损转嫁给谁了。
如果能高于自己的成本价成功转嫁出去,那自己就能挣钱。
如果不能,那自己就亏钱。
炒股的过程就是转嫁亏损的过程,用高大上的名言叫:财富转移。
当然上市公司肯定不会承认他的股票一文不值,而是会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叫“未来收益预期”。你买了他的股票,就享有该公司“未来收益预期”。
看你愿意为这个“未来收益预期”掏多少人民币?
在这里坤鹏论提一个自己的观点:
如果不计算税费和交易成本,同一个市场中,所有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总额,等于所有股民持有股票所花出去的成本总额。
不管股价上涨还是下跌,这个等式永远成立。
当然,这里所说的上市公司,包括公司主体本身,也包括能够以极低成本或者无成本获得公司股票的董、监、高等。他们获得股票没有成本,所以只要卖出去,就挣到了实实在在的现金。而这部分现金也是股民亏的钱。
真相二:钱进了少数低成本持股者兜里
既然钱都进了上市公司兜里,为什么还会有少数股民挣钱呢?
在前面的部分坤鹏论就强调过,股市中的资金同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有人挣钱就意味着有人亏钱,这是零和博弈。
当你10元/股买了1000股的股票,以20元/股全部清仓时,到手2万元。但其中有1万是你之前付出去的成本,是亏了的钱。现在以20元/股收回来。每股盈利10元,共计盈利1万元,这是实实在在到手的现金。
这些钱,是以20元/股从你手里买走股票的人支付给你的。他为此支付了20元/股的成本,所以他现在亏损2万元。
我们举两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1:
上市公司以10元/股成功发行1万股,被股民a购买了。假设股票自上市后直线上涨,从没有任何下跌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股民a付出了10万元现金,被上市公司拿走了,股民a亏损10万元。
随着股价不断上涨,股民a想套利退出。在15元/股时他将1000股卖给了股民b、在20元/股时又将2000股卖给了股民c、在30元/股时接着将3000股卖给了股民d。
这时候股民a手里收回了一部分现金:
1000股x15元/股 2000股x20元/股 3000股x30元/股=145000元
收入145000,之前从上市公司手里购买股票成本是100000,所以股民a盈利45000。
股民a收回的这些现金,分别是股民b、c、d实际支付给他的。
股民b亏损:1000股x15元/股=15000元
股民c亏损:2000股x20元/股=40000元
股民d亏损:3000股x30元/股=90000元
从股民b、c、d实际支出的成本可以看出,他们共计支出了145000元现金。其中10万元填补了上市公司从股民a手里拿走的现金,45000成为股民a的盈利。
所以你从市场中挣的钱,是填补完上市公司融资空缺后,别人亏的钱。
可能有人会产生质疑,牛市的时候也没挣到钱呀。
那是因为你在这支股票里充当的是股民a,但在另一支股票里却充当了股民b、c、d,将从一支股票里挣的钱通过另一支股票又亏出去了。
例2:
上市公司以10元/股成功发行1万股,被股民a购买了。但股票自上市后直线下跌,从没有任何上扬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股民a付出了10万元现金,被上市公司拿走了,所以股民a亏损10万元。
随着股价持续下跌,股民a不断减持,股民b在8元/股时从a手里买了1000股、股民c在6元/股时从a手里买了2000股、股民d在4元/股时从a手里买了1000股。
这时候股民a手里收回了一部分现金:1000股x8元/股 2000股x6元/股 1000股x4元/股,共计24000元。
仍然亏损76000元。
股民a收回的这些现金,分别是股民b、c、d实际支付给他的。
股民b亏损:1000股x8元/股=8000元
股民c亏损:2000股x6元/股=12000元
股民d亏损:1000股x4元/股=4000元
所有股民亏损额总计仍然是10万元不变,区别只在于最初亏损是由股民a自己承担,现在变成了由股民a、b、c、d共同承担。而他们亏损的钱,正是被上市公司拿走的10万元,不多也不少。
财富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只是从股民a、b、c、d手里转移到上市公司手里了。
市场大跌的时候没有人盈利是说得通的,因为大家都在帮股民a填补上市公司从市场中抽走的亏空。其他股民不断加仓购买股票投入的现金,是在无形中帮助早期亏损更多的股民分担一部分亏损而已。亏空没有填补完,哪来的盈利?
从这两个例子中不难看出两个股市投资的真理: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早期进入的股民获益最大。
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越晚进入市场,损失会越小。
但市场行情不会像这两个例子一样极端,总是会有涨涨跌跌,所以我们无法明确分清这里的股民a、b、c、d倒底是谁。
但总而言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持股成本最低的。
而这也符合商业的基本之道,成本越低,毛利越高,因为:毛利=销售收入-商品原进价
所以,大道永远是致简的,凡是非要搞得很复杂的,一是根本不懂的,二是大骗子。
回头看人家巴菲特买股如同买商品的说法,真的是精辟!
上市公司和能够获得股票激励的高管,因为持股成本几乎为零,所以他们才是股市最大受益方,其次是低成本持股的股民(包括机构)。
其实还有真相三,券商和税务局也在其中抽走了一大笔钱。
既然股市中的资金也讲究能量守恒,被抽走资金形成的亏空当然只能由股民来承担,所以大部分股民亏钱也就说得通了。
对于股民而言,盈利只是少数,亏钱才是最终的归宿。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愿意分红的公司,不管目的是什么,他们至少用实际行动把真金白银重新投入到股市中。
公司分红付出了实实在在的现金,各位股东拿到手的也是现金,而非“估值”这种虚无缥缈的数字。
写至此处,坤鹏论突然发现,貌似并没有谁认真去研究一下股市的运作机制,对于“股市亏的钱都到哪了?”这个问题大都只是泛泛而谈。
还有专家认为,股票也是有价值的,所以在计算“股市里的钱都到哪了?”的时候不应该忽略股票自身的价值。
对于这个观点,坤鹏论不置可否。
还是去学学哲学吧。
认真研究“钱从哪来”、“钱到哪去”非常有利于帮助我们认清事物本质,这就是哲学。
所以说,人不学哲学,可能一辈子都活得不清不楚。
今天坤鹏论算是借这篇文章认真思考了一下。
细思极恐啊!
明白了股市运作机制,也就明白了能在股市中挣钱的哲学:
将自己持股成本降到足够低;
尽量减少交易成本;
除此两点,别无他法。
至于怎么做到这两点?
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儿。
最后,坤鹏论郑重地提醒:不要把投资搞成“一夜情”,而要视为“长期配偶”,只有这样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至此,也终于深刻地明白了,为什么巴菲特说“选股如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