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技术派一辈子至爱的那些图形们 -亚博电竞网

聊聊技术派一辈子至爱的那些图形们

3858

4

2019-03-01 11:56:17

暴走老黎

导读: 技术图形从何而来?k线图、缺口理论、分时走势、均线系统、趋势线、通道……都是些啥?现在就来聊聊技术派一辈子至爱的那些图形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d:kunpenglun)


股票投资中不管是价值派还是技术派,它们其实都是一种哲学,一种专门探究股市和股票的哲学,在都还没有解开“到哪里去(对未来的预测)”这个迷之前,没有谁对谁错,没有谁高谁一等。

客观讲,技术分析重度依赖的图表确实能够体现出股民心理变化,而短线交易中80%是多方和空方的心理博弈,所以图表起码可以更形象、更直观地让人实时看出两方博弈的战况以及事后进行回溯。

其实,股市就是一个生态圈,投机是一种生态,投资也是一种生态,长期是一种选择,短线也是一种选择,它们虽然理念互斥,却谁也无法离开谁。

试想,如果没有短线投资者竭力打压股票市场的行为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如果大家都是长期型投资者,那股市会变成什么样子。

很明显,没有交易,死水一潭。

而巴菲特和其他一些想购买并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将很难找到卖家,如果股市上卖家不足,如果股票几个星期或者哪怕几天不交易,它真正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想明白这些,笔者相信,不管你是哪一派,都应该感谢其他派别的存在。

而每当打开股票软件,扑面而来的就是图形,如果完全不明白它们代表着什么,实在也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今天就来稍稍普及几个最基本的技术图形的知识。

一、技术图形的来历

查尔斯·亨利·道是公认的技术派鼻祖,尽管他只写文章没出过书,也没讲过自己的观点是理论,但后人根据其文章、思想以及补充延展出来的道氏理论却实实在在地为技术派开启了先河。

但《道氏理论》一书中大部分还是文字以及少量的表格,基本没有后世技术图形的影子。

后来,有两个美国牛人出现了。

一个叫罗伯特·d·爱德华,他是道氏理论的忠实拥趸,由于研究深厚,被称为道氏理论大师。他的厉害之处在于提出了形态分析、趋势和支撑—阻力面,并将这个理论整理成章,加以扩展,精化为技术分析原理。

另一个叫约翰·迈吉,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他建立了著名的股价图形绘制方法,对股票市场从工程角度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被誉为“技术分析之父”。

正是这两位牛人一起合写了《股票趋势技术分析》,该书于1948年出版,轰动投资界,被誉为“华尔街技术分析圣经”。

书中呈现了爱德华和迈吉在研究过难以计数的股票的多年长期趋势后,发现的许多特征形态(现在我们称之为技术图形),这些形态反复出现,显然具有预测价格的潜质,他们仔细地在书中描述了所有这些形态,并加以分门别类。

此书的出版一统了技术分析的江湖,将其正式带入历史轨道,登堂入室,成为股票投资的一大门派。

迈吉在该书第四版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自从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的许多年里,股票市场“以十分相同的古老的节奏重复着同样古老的运动。”第一版罗列的几乎所有的技术性现象从那时起已经出现过许多次,并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预期股票的这些脾性将会在以后的岁月里有实质性的改变,除非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例如完全废除了自由市场。


《股票趋势技术分析》就像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所写的《聪明的投资者》一样,是技术派的圣经,至今无人超越。

该书到2012年共修订出版了10版,一本20世纪中期写的书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实用性和重要性,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再往后,20世纪70年代,英国金融咨询家布莱恩·马勃发明了基于移动平均线分析股票价格变化的“金叉”和“死叉”概念。

1978年,技术分析大师威尔斯·威尔德出版了《技术交易系统新概念》,为当时流行的主观技术分析带来了一股客观分析的新浪潮,一举奠定了其计量交易领域的先驱地位,其中他的rsi、sar等指标更成为现代技术分析的标准规格。

在这本书中威尔德描述了一个他称之为“相对强弱指数”的公式,该公式有效地反映了市场在极度乐观和极度悲观之间反复波动的情绪气氛。

对于技术图形,有高手这样总结道:“k线是市场的脚步,成交量是市场的情绪,均线系统是整个市场的脉络,分时走势图则是构成市场的最基本元素。”

二、k线图

k线图又叫蜡烛图、日本线、棒线等。

它起源于18世纪日本德川幕府时代(1603年~1867年)的米市交易,用来记录米价每天的涨跌,因为其标画方法具有独到之处,后来人们把引入股票市场价格走势的分析中,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股票、期货、外汇、期权等证券市场。

由于用这种方法绘制出来的图表形状颇似一根根蜡烛,加上这些蜡烛有黑白之分,因而也叫阴阳线图表。

那为什么叫k线呢?

实际,在日本的“k”并不是写成“k”字,而是写做“罫”(日本音读kei),k线是“罫线”的读音,k线图称为“罫线”,西方以英文第一个字母“k”直译为“k”线,由此发展而来。

k线是如何画出来的呢?

首先我们找到该日或某一周期的最高和最低价,垂直地连成一条直线;然后再找出当日或某一周期的开市和收市价,把这二个价位连接成一条狭长的长方柱体。

假如当日或某一周期的收市价较开市价为高(即低开高收),就以红色表示,或是在柱体上留白,这种柱体就称之为“阳线”。

如果当日或某一周期的收市价较开市价为低(即高开低收),则以绿色表示,或是在柱体上涂黑色,这柱体就是“阴线”。

通过k线图,人们能够把每天或某一周期的市况表现记录下来,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在图上就形成了一种特殊区域或形态,不同的形态显示出不同的意义,人们可以从这些形态的变化中摸索出一些规律,从而预测市场的趋势。

k线图的基本用途就是寻找“买卖点”,但是,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它并不能做到100%准确。

更令人头疼的是,面对同样的k线图,许多人的分析结果还会存在差异,所以,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必须长期观察,至少经历一个完整的牛熊市,才能深刻理解k线图具有的含义。

另外,所有的股票中都有主力存在,只是它们的性质不同,强弱不同,善恶程度不同,表现方式不同。

表现主力所有性质和意图的最好方式是k线图,因为现有的股票信息除了k线外都可以低成本造假,而k线是实实在在用金钱堆起来的,也就是说k线造假是所有股票虚假信息中成本最高的一种。

在技术分析中,还要学会看k线组合,它指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k线组合形成的某种形态,预示着某种股票价格运动趋势。

技术派认为,一些典型的k线或k线组合会在股市运行过程中不断重复出现,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股票操作的胜算,比如:底部k线组合出现时,预示股价很快就会上升,投资者要赶紧建仓,顶部k线组合出现时,则预示着市场风险已大,投资者要及时获利了结。

三、缺口理论

在k线图中会出现缺口,有人对其研究后又发展出了缺口理论。

个人觉得,技术派真的不容易,他们把图看到了淋漓尽致,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规律的细节。

缺口意味着价格跳过了一段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没有任何交易,比如:某一天的价格和前一天的价格没有任何重叠,价格之间存在一个“缺口”。

为什么技术派会认为这种现象特别有意义呢?

因为它代表着缺口范围内买方或卖方的绝对真空,市场上涨时如果出现缺口,那说明在这个范围内绝对没有卖方,大家都不卖,自然价格还要涨,意味着上升趋势可以全速前进。

根据图形确定买卖双方的力量,这就是投机大师杰西·利弗莫尔少年时代的中心思想,那时他利用这个原理狠狠地敲了投资商一笔。

用利弗莫尔自己的话来说,他寻找上涨阻力最小的图形,他在缺口中看到的当然是没有任何阻力,这实际上是强烈的心理信号。

缺口主要有四种:普通缺口、突破缺口、持续性缺口、衰竭性缺口(消耗性缺口)。

因为怎么看缺口并判断趋势真不是一下子就学会的,因此定义就也就不详细描述,放在这里也是给大家徒增烦恼。

四、分时走势图

分时走势图是技术分析中最微观的部分,也是技术派在短线交易时必须要熟练掌握的部分。

分时走势图也叫即时走势图,它是把股票市场的交易信息实时地用曲线在坐标上加以显示的技术图形。

坐标的横轴是开市的时间,纵轴的上半部分是股价或指数,下半部分显示的是成交量。

分时走势图分为指数分时走势图和个股分时走势图两种。

(1)指数分时走势图

白色曲线:表示大盘加权指数,也就是证券交易所每天公布的大盘指数。

黄色曲线:大盘不含加权的指数,就是不考虑股票盘子的大小,将所有股票对指数的影响看作相同而计算出来的大盘指数。

红绿柱线:在黄白两条曲线附近有红绿柱状线,该柱状线是大盘即时买盘和卖盘比率。红柱线的增减表示上涨买盘力量的增减,绿柱线的增减表示下跌卖盘力度的强弱。

黄蓝色柱线:在黄白曲线图下方还有黄蓝柱线,用来表示每1分钟的成效量,单位是手。

(2)个股分时走势图

白色曲线:表示该种股票即时的成交价格。

黄色曲线:表示该种股票即时成交的平均价格,也就是当天成交总金额除以成交总股数,也叫均价线。

黄蓝色柱线:黄白曲线图下方的黄蓝柱线,用来表示个股每1分钟的成交量。

成交明细:在盘面的右下方为成交明细栏,动态显示每笔成交的价格和手数。

委买五档:为5种委托买入价格,其中买一是最高申买价格。

委卖五档:为5种委托卖出价格,其中卖一是最低申卖价格。

委买手数:是指所有委托买入手数相加的总和。

委卖手数:是指所有委托卖出手数相加的总和。

现手:已经成交的最新一笔买卖的手数,在盘面的右下方为即时每笔成交明细,红色向上的箭头表示以卖出价成交的每笔手数,绿色箭头表示以买入价成交的每笔手数。

外盘:成交价以卖出价成交的手数总和,国内股票软件一般用红色数字表示。

内盘:成交价以买入价成交的手总总和,国内股票软件一般用绿色数字表示。

如果外盘累计数量比内盘累计数量大很多,表示很多人在抢盘买入股票,这时股票有股价上涨趋势。

反之,当内盘累计数量比外盘累计数量大很多,而股价下跌时表示很多人在强抛卖出股票。

其实这两个数据参考意义不大,因为主力或游资可以利用外盘、内盘的数量来进行欺骗,而且它并不是在所有时间都有效,在许多时候外盘大,股价并不一定上涨;内盘大,股价也并不一定下跌。

委买委卖手数:代表即时所有股票买入委托上5档和卖出下5档手数相加的总和。

委比数值:是委买委卖手数之差与之和的比值。当委比数值为正值时,表示买方力量较强,上涨的几率大;当委比数值为负值时,表示卖方的力量较强,下跌的几率大。

量比:当时总成效手数和近期平均成交手数的比值,比如:量比数值大于1,表示这个时刻的成交总手量已经放大,如果量比数值大于1,表示这个时刻的成交总手量已经放大;如果量比数值小于1,表示这个时刻成交总手量在萎缩。

技术投资者看指数分时图是有技巧的,他们主要看以下5个重要时间段:

开盘15分钟:有经验的投资者能根据开盘15分钟的走势,基本判断出全天的行情走势。技术派认为,15分钟的要点,一是看量,和前几个交易日的量做对比,二看哪些板块领涨或领跌,从而判断其后劲以及对大盘的影响,三看大盘整体涨跌幅度,以判断全天的走势。

开盘1个小时:可以说大盘把早盘各方面的消息已经消化1小时了,各主要交易主体经过这1小时的买卖,基本已经完成了动作,给全天行情定了基调。

不过,这个基调不是说全天的行情会按照第一个小时的趋势来运行,而是说能够从中体察到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同时它也是对开盘15分钟情况的一个验证。

午盘前后的两个交易小时:也就是早盘10:30~11:30和午后1:00~2:00,这两个时间段的交易一般比较清淡,这是常态,不过也会有变数出现。看盘讲究不看常要看变,如果这一时段有板块异动(上涨和下跌),就要仔细分析,因为它可能扭转大盘的短线趋势,一般在早盘10:30~10:45或者午后1:30左右出现,这是中国股市的特征。

午后2:00到收盘:这个时间段非常重要,一般2:00左右大盘会再现一个转折,这个转折比较复杂,跌势可能转为涨势,涨势可能转为跌势。也可能有主力试盘或诱多诱空动作。但这需要投资者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做出正确分析。

同时,大盘中短线有没有转折,也是在这个时段表现出来。这个时段充满了信号,既有希望,同时也陷阱多多,很多重要时点的转势信号,都是在这一时间段产生。

所以,此时如有异动,万万不能轻视。

最后半个交易小时:如果2:00左右大盘没有出现异动,那么焦点就集中在这最后的半个小时了,如果2:00左右转折没有成功,这最后半小时大多会顺应全天的走势,成为摇摆不定的投资者最后的选择时机。

不管这最后半个小时如何运行,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第二天早盘的行情走势,所以做短线的技术投资者对这最后半小时都会非常关注。

五、均线系统

前面说了,在技术派看来,均线系统是市场的脉络,市场一开始是没有均线系统的,均线是人为的一种统计,技术派认为均线揭示了市场的运行趋势。

它是趋势分析中最为广泛使用,同时也是最为滥用的一种支持工具。

均线,全称为“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英文简称为ma。

它是以“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定时间周期内的股价或指数的平均值标在价格图表中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或指数的历史波动情况,并以此来预测后市的趋势走向,为投资者提供操作依据。

在大多数炒股软件中,均线指标与k线会同步在主图中显示。

均线是反映价格运行趋势的重要指标,运行趋势一旦形成,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趋势运行所形成的高点和低点又分别具有阻挡或支撑作用,因此均线所在的点位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位,技术派认为,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买进或卖出的有利时机,而均线的价值正在于此。

均线是由道氏发明,后来又经过几位技术派大师完善,其中美国的约瑟夫·葛兰威尔(还有翻作葛兰碧、格兰维尔)贡献较大,他根据均线与股价运行的关系提出了出入市八大法则。

葛兰威尔是个相当有故事的人,80年代,他被美国股民追捧为股市先知,是当时最红的预测大师。

1981年1月6日18点30分,葛兰威尔向他遍布世界的3000信徒发出只有八个字的昭告:抛弃市场,抛弃一切!

1月7日清晨,华尔街几乎所有经纪人的房间被堆积如山的卖出指令淹没。

结果,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遭受重创,400亿美元瞬间蒸发,这次损失是1929年黑色星期四损失的3倍还多。

8个月后的1981年9月,葛兰威尔看空的声音再次回荡在华尔街,全球金融市场再一次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葛兰威尔自此正式封神——股市最伟大的先知。

接着,他开始了全国巡回演讲,为了证明他一直和股票同在,甚至在演讲台上脱下裤子向人们展示他印着股票的内裤。

可以说,葛兰威尔的预测曾经神准,整个华尔街都要侧耳倾听他的教诲,当他宣称看空时,道指一天就能下跌40多点,这在当时是个相当大的跌幅。

但是,当1982年的大牛市来临后,葛兰威尔跌下神坛,因为他从始至终坚持看空,从1981年一直看空到了1984年,但预言却屡屡失败,其追随者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牛从身边轰然跑过。

于是,渐渐地,他身边变得门可罗雀,随后消失在股市的人潮人海中。

葛兰威尔虽然早已泯然众人矣,但他的均线理论却被世人传承至今。

在股票软件中,5日均线就是大盘5日的收盘价之和再除以5形成5日均点,然后依次连接形成5日均线,其他依次类推。

由于均线对股价趋势有一定的比照作用,因此对技术分析来说相当相当重要。

一般来说,以5日均线和10日均线分析短期走势,以30日均线和60日均线分析中期走势,以半年线(120日均线)和年线(250日均线)分析中长期走势,以5分钟均线、15分钟均线、30分钟均线和60分钟均线做短线操作,以周均线、月均线、年均线走向分析长期走向。

所有人都知道“平均”的含义,它是把一系列数据加起来,再用总数除,但是,对于均线,有新的数据加入,每次都要重新计算,20日移动平均线每天都要重新计算,它永远是基于刚刚过去的20日价格的,简单而又愚蠢。

另外,这里要提醒的是,看懂均线还是需要一些专门训练的。

均线最流行的一种用法是选择某条具体的均线,每当价格站在均线之上时买进,每当它跌破均线时卖出。

但,处理这条原则的最佳方法是忘掉它,因为它根本就不起作用。

为了利用均线的优势,技术派会同时使用两条,或是三条均线。


前面笔者曾讲过,英国金融咨询家布赖尔·马勃在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了金叉和死叉,这里简要介绍一下。

金叉:当上升的短期均线向上穿越上升的长期均线时,就是金叉,是买进信号。

死叉:当下降的短期均线跌破下降的长期均线时,就是死叉,也就是卖出信号。

不过,金叉和死叉在急涨和急跌时不存在。

因为,改变人的心理是需要时间的,急涨或急跌往往出现得太突然,股民的心理根本反应不过来,从而造成趋势的暂时中断,均线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赶上来。

当然,均线采用的数据都是过去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过去的心理状态,它能准确地告诉投资者过去的市场处于一个什么状态,但对未来则一无所知。

或者说,均线系统可能具有一定的测市功能,不过,准确度并不高,实际应用中效果也不明显。

另外,在技术趋势分析理论中,有两个“位”极其重要,它们分别是:

阻力位:股价上涨达到某一价位附近,如有大量卖出情形,使股价停止上扬甚至回跌的价位。

支撑位:股价下跌到某一价位附近,如有大量买进情形,使股价停止下跌甚至回升的价位。

可以说,支撑位和阻力位就是对技术派发出的价格信号。

而大名鼎鼎的道氏理论其实就像是一场阻力位和支撑位的拔河比赛。

每当市场见顶回落时,此前的顶,也就是高点被定义为阻力位,就是在这个位置阻止不让再涨。

如果此后市场再次上扬,并且上升到之前那个高点附近,那么阻力位将会面临严峻考验。

如果大盘成功突破这个阻力位,那么在一段时间内,强势上攻的态势将很可能得到延续,前期的那个阻力位将会蜕变成支撑位,反之,如果大盘没有突破阻力位,并且跌破此前作为支撑位的低点,则意味着市场发出了走熊信号,投资者赶紧斩仓离场。

具体到操作建议上,在大盘上穿前期高点时买进,因为阻力位破了,大盘还会继续涨,在大盘下破前期低点时卖出,同理,支撑位没了,会继续跌。

六、成交量

关于成交量最有名的原理是道氏的“成交量确认趋势”——如果市场大盘升,那么上涨时的成交量大于下跌时的成交量。

在图形下方的成交量栏里可以直接看到这一点。

这条原理的基础很简单,赚钱时成交量很大,这是因为投资者有强烈的落袋为安思想,但是他们又会后悔自己的行为,还想买进,因此,很大的收益量保证了低于现价时的不断需求。

还是前面介绍过的葛兰威尔,他首次提出了股市成交量的变化是价格变化的先行指标,并将这一理论生动地描述为:“成交量就是推动火车前进的蒸汽。”

这个被称为“差额成交量”的方法,它把成交量和价格联系在一起,当价格上涨时,成交量为正,而下跌时则为负,这样可以画出累计成交量分布图,说明成交量在何种程度上确认趋势。

在做短期预测时,成交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在运用技术分析时必须要掌握以下三条简单原理。

第一,如果市场以很大的成交量开盘,而开盘价与前一日的收盘价不同,则当时通常应该有一个朝向前一日收盘价的修正。

原因是,上午的巨量开盘交易一般都是由隔夜消息造成的,而这已在价格中得到了充分消化。

第二,在短期波动中,成交通常全部发生在边缘的支撑位和阻力位,在两者之间,成交清淡。也就是说,突破通常发生在成交量最弱的边缘区。

第三,它在实际操作中最难掌握,通常突破成交密集区后,往往会伴随很大的成交量,这其实是一种股民自我强化的信号。

但是,这只有当突破之后才会发生,如果成交量很大,但还是无法突破支撑位或阻力位,那么这种突破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

不过,有个经验是,临近节假日时的突破,通常是最有效的信号,所以技术派一年当中最佳的交易日常常在圣诞和元旦之间(中国则在元旦和春节之间)。

七、趋势线、通道

另外一个技术派喜爱的工具是趋势线,甚至江湖流传:一把直尺闯天下。

趋势线非常简单,它就是一根直线,将一系列上升趋势中的底部或下降趋势中的头部连接起来,如果可以画出两条平行线,一条连接头部,另一条连接底部,则这两条平行线称为“通道”。

尽管许多人把趋势线和通道说得神乎其神,但是它们没有明显的合乎逻辑的解释。

不过,在它们被发现不久后,技术派们如获至宝,都忙着在他们的图形上画线。

技术派关于趋势线的原则是:

如果趋势线遭到破坏,出局观望。

顺势而为,趋势为王!跟着趋势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具体应用原则是,如果股票走势轨迹仍在上升趋势线之上运行,股票仍然可以持有;如果跌破上升趋势线,就视为转势,要卖出股票。

反过来,如果大势轨迹仍在下跌趋势线之下游离,就应该继续持币;如果上升突破下降趋势线,即是买入信号,要改为做股票多头。

其实趋势线的原则并不是普遍适用,可是偏偏就是被技术派所推崇。

有技术派这样辩解道,越是简单的工具才越好用,粗糙意味着耐用。

可是这又存在了问题,那就是所有人在同样的图形上画着同样的线,并根据其背后统一的意义行事,显然,这种情况下,趋势线和通道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比如:趋势线遭破坏,所有技术投资者都出局观望,而价值投资者又长期持有,不为所动,交易一下就得凋零,谁也赚不到钱。

不得不承认,趋势线和通道是最简单的图表分析方法,所以技术派初学者最喜欢参考它来买卖股票,也因为如此,市场的大户、主力经常把趋势线的迷信者当猎物,有意破一破线,设个图表陷阱。

八、技术图形的自我毁灭

图形分析得到广泛使用的背后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理解市场的技巧,有时还在于技术分析让投资者自己产生了心理作用。

笔者要提醒大家的是,必须牢记技术分析会让人们产生心理作用,因为如果所有人都使用同样的技术分析,那它的效果可能就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自我毁灭了。

这里先普及一下自我实现和自我毁灭。

经济学中自我实现的含义是一个中性词,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贬义的,指的是如果一个主体预期在经济上会有某些特定事件的产生,并且按照这个事件一定会发生采取预先的行动,最后导致了这个特定事件的发生,那可以说这个事件是自我实现的。

自我毁灭则完全可以从字面理解,就是自己把自己给整死了。人类存在自我毁灭的基因,并且是唯一会自杀的高级动物,人类还制造了除毁灭自己n次以外别无它用的核武器,还有就是人类愚蠢的自残史等,许多经济学家将将人类自我毁灭的基因归咎为人类的“自利”或者说自私的本性。

试想市场由1000位实力雄厚的投资者组成,其中900位是思维同步的技术派,剩下的100位是价值派。

所有人都是多头,大家都买进,市场稳步走高。

但到了某个价位,比如前期高点,所有900位技术派都想出局,也就是卖出,当图形快接近这个价位时,这900位技术派中越来越多人不再买进,剩下100位可怜的价值派还在苦苦挣扎,最后,当到达这个价位时,900张卖单同时抛出,价格直落千丈,由于缺乏买单,许多卖单只能在比他们想要卖的价格低得多的价位成交。

过了一段时间,市场重拾升势。

这次,那100位价值派记住了上次的教训,他们决定当达到上次头部价位时退出观望。

结果所有1000位投资者都变成了技术派,所有人都在同一点开始行动,但有两件事与上次不一样,第一,在接近这个价位时没有任何人想买,第二,很多人想早溜一步,以便他们的卖单能够成交。

因此,这个价位永远达不到,图形自我毁灭了。

当然,有时候技术图形也会因为其他原因而自我毁灭。

比如:市场规模较小时,一家或数家市场参与者可以利用大笔交易在重要心理价位操纵市场,诱发由有限止损卖单引起的雪崩。

比如:160是个重要的心理价位,如果价格低于160,很多投资者会授权券商立刻发出止损卖单。当市场规模较小时,机构或大户迫使价格低于此价位,逼出所有的有限止损卖单,然后再操纵市场回到此价位之上,以此牟取暴利。


九、我还是安稳做个价值投资派吧

可以说技术派从诞生起就不断被否定,被质疑,甚至是被嘲笑,不理解技术派的人常常会提出下面这两个刁钻问题:

如果图形真的能够反映股市的未来趋势,那大家都不用研究了,只要一些人每天告诉人们图表反映了什么,什么时候该抛,什么时候该买即可。

既然是技术,那就应该很科学,可以证伪,答案自然也应该统一,甚至是唯一,而不是在现实中经常出现不同人有不同答案这样的混乱。

如果换在以前,我也会直斥技术派是伪科学,全是骗人的,但在学了哲学后,我们开始意识到,在对技术分析不甚精通,更没有多少实践的情况下,对其全盘否定是错误的。


让我们假设技术分析确实博大精深,入门可以,精通太难,那么上面所提出的质疑似乎可以用以下回答来回应。

首先,可能是研究不够深入,就像前面提到的葛兰威尔一样,每当他测市失误,他都会辩解说,那是因为他在图表分析上精力投入不足。

其次,确实太难学,笔者认为,除了要学习和记忆繁多的名词和图形特征及其意义外,还要花大量时间、金钱、精力在股市中实践验证,最关键的是,光靠一个图形做判断往往还会误入歧途,必须要多管齐下,多个工具交相验证,这种学习难度和技术要求,估计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坚持下来。

于是,半生不熟,半瓶子醋的技术人士大量诞生,而在这个知识层次的人往往还自信得不行,结果他们在看图形时,也就变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再次,图形的解读尺度很大,甚至同一个图形可以进行完全相反的理解,结果大部分人可以采取自己愿意的任何方法来解读,他能把图表形态解释为他希望的任何可能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某人内心是看多的,那么他在解读图表时往往也是乐观的,如果他倾向看空,图表也将附和他的意见,说市场将下跌。

另外,痴迷技术分析,又不能精通的话,很容易陷入心理学所说的奇幻思维,也就是有些技术分析看起来没有合理的解释,但它实际上是投资者不断重复的习惯仪式,因为他们曾经利用这种方法成功地赚到了钱。

所以,在投资者中还经常会有一些迷信的行为,只是因为某次赚大钱时他曾做过这种行为,于是为了以后还能再赚钱,他坚持不断地重复该行为。

最后,技术图形分析法无法杜绝一个自身缺陷,那就是当市场处于不是上升就是下降这样的单边趋势状态时,这种趋势本身已经明确得足以在图表上确定出来了,但当市场陷入僵局,每个人都对未来价格走向感到困惑时,图形通常也是沉默的。

还有呢,因为是技术,而且还是讲究功力的技术,自然就有了学习和培训的巨大需求,于是也就诞生了围绕技术分析的生意,比如:图书、培训课程、讲座、软件等,人家形成了生态圈,各赚各的钱,你只要接触股票投资,就会不断被技术图形分析刷屏,凡是参与其中的,都会齐声叫好,这也是技术派人多势众的原因之一。

所以,要想做大事,就得搞生态,让大家一块吆喝,一起赚钱,众人拾柴火焰能不高吗!

在写完这篇文章后,坤鹏论更加无法下定决心再深入研究技术图形分析,如果你有志于此,这里提醒你要提前明白一点,当初学到一定程度时,也就是禅宗所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一层境界时,技术派初学者很容易陷入一厢情愿、贪婪、刚愎自大的状态,最终成为一名坚信自己是技术达人,实则职业赌徒的投资者,很难自拔。

最后,引用个小故事,看能不能引起我们不带任何偏见的思考:

“技术分析之父”——约翰·迈吉有一次遇到几个金融界的小伙子,他们是坚定的随机漫步论者,他们对迈吉说,华尔街上不存在可预测的行为,而迈吉这样回答道:“你们这些小伙子过分依赖你的电脑,一些理论家试图模拟股票市场行为,而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得到任何程度的可预见性,从而就声称一次经过股票市场的旅行是一次随机漫步,难道就不能同样平等的认为只是因为电脑程序不够灵敏,或者电脑本身不够强大,从而不能够成功地模拟人类大脑的思维过程吗?”

44
0
金十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