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投资生涯以跑赢基准而著称的比尔·格罗斯表示,跑赢大市的时代已基本告终。这或许就是他对未来债券之王的赠言。
“市场上还是有机会能产生阿尔法收益的,但要达到像以前那样的阿尔法收益,可能性要小很多,”格罗斯在加州纽波特海滩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格罗斯于3月1日退休,结束了48年的金融职业生涯。
究其原因有很多。74岁的格罗斯讲述了在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pimco)四十多年间的大部分时间,投资者如何无需任何“天资”,只需手握债券等着它期限变短,便可每年获得30-40个基点(0.3%到0.4%)的“结构性阿尔法收益”。现如今,收益率低得多,不同期限国债之间的利差极小。在量化宽松及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政策下,央行改变了“游戏性质”,格罗斯表示。
价格错配也更难发现。格罗斯称,以前银行引入新的信贷产品时,他往往便会出手,因为人们对新产品不可避免地知之甚少,价格也远低于内在价值。1970年代头几年的抵押债券就是个例子。
“投资者基本上不会碰它们,”他说。“我们的会计部门不知道该如何区分本金和利息,抱怨很多。我说,‘没事儿,别管那么多!’因为太便宜了。我们入手很早。”
同样,pimco在1980年代是国债期货的大买家。格罗斯回忆道,客户在听到“期货”时会问,“这跟大豆一样吗?你是在交易玉米?”结果是现金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利差异常大,并形成了“一种没有风险的套利交易”。
格罗斯在债券之外捕捉风险机会,并利用pimco的销售团队让客户对这种方法安心,他籍此保持着领先地位。在整整15年的时间里,格罗斯超越了96%的同行。最终,其他投资者迎头赶上,把这些产品也加进了指数中。
量化交易的影响
现如今这些机会基本没了,部分归因于在计算机驱动的系统性策略下,价格错配消失地更快。另外,金融危机以来银行受到的审查和监管增多,也没有很多新交易工具问世。
“不管是从实物还是衍生产品的角度来看,市场已经高度发达,”格罗斯表示。“我们只能走到这么远了。”
在他还执掌pimco总回报基金时,格罗斯自己也感受到了痛苦。由于对货币政策的错误押注,格罗斯在2011年和2013年落后于大多数同行。客户开始将资金撤出。格罗斯也与他的亚博网站首页的合作伙伴发生争执,并于次年离职。在他的新公司骏利亨德森基金,格罗斯转变策略,放弃追求相对于基准的回报,转向目标截然不同的所谓地无限制策略:无论市场条件如何,都要追求绝对回报或正回报。格罗斯怕的不再是指数,而是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