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坛上曾经有个帖子很火: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么?排名第一的回答是这么说的。
进清华以后第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填了一张问卷。 上面有两个问题:“你父母亲的职业是?”和“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看似不相关,实则一针见血,前半部分影射的是家庭环境,后半部分则是眼界和见识。
家庭暂且不论,但作为交易圈人士,眼界这个问题可谓感同身受,一定要拿出来讨论一番。
“到过最远的地方”=见过最大的世面。各行各业,大家求的是当那凤毛麟角,没有谁喜欢泯然众人。但自我定位这事儿太主观,谁说我是青铜?老子明明是王者。
说到底,都是参照物的锅。
给大家推荐本书,《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这说的其实就是眼界。
交易圈儿最不缺自封的“大神”。每当看到有人热忱地追随者“大神”、守着老掉牙的理论屡败屡战,就很想把这张图甩到他们脸上,顺便问问他们文章开头那个问题:
你以为,努力就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么?
2
缺乏眼界,具体是什么表现?
1、我没见过的就是“不存在”;
2、我不相信的就是“不可能”;
3、你那算个啥?
怎么样,是不是生活中遇到过很多。
再给你举两个接地气的例子。
小a:接触交易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深感自身储备不足后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后来他攻读金融mba,顺利拿到证券公司offer,逐渐认识了圈内好多牛人。牛人思想慢慢影响他的思想,牛人的经历成为他的向往,已经着手准备出国深造进军华尔街投行了。
小b:接触交易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深感自身储备不足后点开小广告拜师学艺。自己血亏然而发现老师有得赚,几年过去干脆下水入了行。mql5排名榜?没关心过。喊单这么准怎么不自己做交易?你说呢,那算命的怎么不给自己算算怎么发财!
看到没,平台决定了你能接触的人和事,而你会不自觉向他们靠拢。
(与那些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更好。选择那些行为比你更优秀的伙伴,你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沃伦·巴菲特)
想提高眼界,就要去尝试更高的平台、更好的圈子、与更多的人打交道。当你碰到能让你惊叹并无限神往的人时,他的生活,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他的眼界,就是你努力的目标。
3
投资人王煜全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的知识是盈余的,但我们的见识是匮乏的。”
听着有点玄乎。上面说了这么多,但怎样去界定见识/眼界?
你可以把知识看作纵向的线,而见识是横向的面,它俩共同搭建了立体的认知高塔。知识越丰富,塔越高;而见识越广博,塔越稳且面积越大。
在构筑认知高塔的过程中,有时候在所难免地,你要成为探求新事物的少数派。但有句话说得好啊:
有见才有识,少见才多怪。
有个朋友想当年刚进大学就学着做交易,四处拜师。室友时常冷嘲热讽“有钱就是任性啊!”“你浪费那时间还不如陪我打打游戏!”直到数月后的某天,小伙纸们心血来潮想比比看存款余额。朋友把手机一亮,那天以后,再也没人因为投钱做交易嘲笑过他。
你看,有些人嘲笑你,是因为他们对某些事情缺乏最基本的认知。所以如果你坚信自己是对的,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等憋足了劲,一巴掌扇回去!
当然,这一巴掌可能要憋很久,但愿你憋得住。
4
想提高平台和圈子,打出制胜一击,归根结底有一点务必学会——利用资源。
有个故事你一定听过:
爸爸交给年幼的儿子一块很重的石头,要求儿子尽最大努力将它搬起来。儿子再三失败,告诉爸爸已经尽力了。爸爸将石头搬起告诉儿子说:“你并没有尽力,因为你还可以求助于我。”
如果嫌太老套,那再给你举个例子(没错我就是这么喜欢举例子)。
这世界上你所知道的知识,我们归为一类,称为{知道自己知道}。
有些冷门或本专业才知道的知识,别人说出来你觉得哇好新鲜,这属于{知道自己不知道}。
但实际还有很多东西你听都没听过、听到了也未必信。这就属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本文一直念叨的增长见识、拓宽眼界,说白了就是通过资源利用和学识累积,增加[知道知道]以及[知道不知道]的东西,减少[不知道不知道]的比例。
就说交易圈,你没办法去跟一个最高目标为拉客户的人谈眼界。你的学习目标应该符合两个条件:1. 真正站在业界顶端;2.能给你[知道不知道]和[不知道不知道]的知识。
你应该努力探索跟华尔街圈子沾沾边儿,应该想办法去一窥老牌金融中心伦敦,看那些西装革履、真正光鲜亮丽的机构交易者们,高人一截的资本究竟在哪。
别觉得太过遥远。如果你也是一名尚未自我满足的交易者,那么欢迎来到「传送门」:系列节目,连线八大顶尖交易员,聆听第一手交易秘籍。
套话听多了?这么说吧,它就是用来打破你现有的认知框架,让你汲取新的、有成本的、真正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养分,为你和同行拉开那么一点关键的差距。
成为成功的交易者,只有努力从来都是不够的。你需要的是推开金融城的这扇交易门,然后,「大开眼界」。
转载说明:此文出自于金十数据,如需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若未注明原文来源随意摘编、转载等,金十数据将保留追究权利。